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長期暴露在戶外復雜環境中,面臨風吹日曬、雨雪侵蝕、粉塵附著等挑戰。若缺乏定期維護,傳感器易失準、設備易故障,導致監測數據失真,影響環保決策。建立
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的維護保養機制,是確保長期穩定運行、數據真實可靠的關鍵保障。

一、傳感器清潔
傳感器進氣口易被灰塵、昆蟲或油霧堵塞,影響采樣效率。建議每兩周用潔凈壓縮空氣或軟毛刷清理進氣口濾膜,嚴禁使用溶劑直接沖洗。對于高污染區域,可縮短至每周一次。若濾膜破損或嚴重污染,應及時更換,確保氣體通透性。
二、定期校準
傳感器漂移是常見問題。應嚴格執行定期校準制度:每7-14天進行一次零點校準(使用潔凈空氣或氮氣),每30天進行一次量程校準(使用標準氣體)。校準后記錄偏差值,若連續兩次校準修正值超過儀器允許誤差(如±5%),應排查原因或更換傳感器。
三、結構與外殼檢查
每月檢查設備外殼是否完好,密封圈有無老化、開裂,防止雨水滲入。檢查安裝支架是否牢固,避免因大風導致設備傾斜或脫落。對于戶外機柜,確保防雷、防浪涌裝置有效,接地電阻符合標準。
四、供電與通信系統維護
定期檢查電源適配器、電池(如備用電源)工作狀態,防止斷電導致數據丟失。對于太陽能供電系統,清潔光伏板表面灰塵,確保充電效率。檢查無線模塊信號強度,及時處理通信中斷問題,保障數據實時上傳。
五、數據存儲與系統診斷
定期導出歷史數據,檢查存儲空間是否充足。利用系統自診斷功能,查看傳感器狀態、運行日志與報警記錄,及時發現潛在故障。建議每季度進行一次系統檢測。